發佈於 2025.02.19

中國古代科技文化:金針拔障

唐代詩人白居易(772-846)著作等身,流傳後世詩歌近三千首,是唐代存世詩歌最多的作家,並有「詩王或「詩魔之稱號。

然而白氏體弱多病,其詩中的詠病」是其作品較為突出的題材之一,詩作《眼病二首》記述了自己晚年患上了嚴重的眼病,同時詩中也反映當時的醫療科技文化:「金針拔障」或「金针除白内障」術。

手術主要是用幼針在角膜緣刺穿球結膜等而達玻璃體,再以撥障手法將混濁的晶狀體移位,使其不再上浮阻礙視力。

〈眼病二首

 

其一

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

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

僧說客塵來眼界,醫言風眩在肝家

兩頭治療何曾瘥,藥力微茫佛力賒。

 

其二

眼藏損傷來已久,病根牢固去應難。

醫師盡勸先停酒,道侶多教早罷官。

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虛捻決明丸。

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

白居易在詩中展述自己患上了嚴重的眼病,為了解決「縱逢晴景如看霧」視力不清症狀的苦惱,多次尋求解決辦法。從詩句來看,他可能曾同時求助於僧道和醫家。「僧說客塵來眼界」,所謂「客塵」乃佛教用語,指的是污染心性的外來煩惱,與「自性清淨」對稱。即所謂的眼疾其實是沾染俗世得失苦痛的因果。而醫家以中醫理論解釋「醫言風眩在肝家」肝開竅於目,飲酒過量可損肝臟,所以「醫師盡勸先停酒」,肝腎虧損可發眼疾。

詩中“案上謾鋪龍樹論”句是白居易希望從眼科專著《龍樹論》尋找得治療方案。《龍樹論》,全稱《龍樹菩薩眼論》,歷來被認為是中國首部眼科專著,原書已佚。成書於明萬歷年間(1575)的《秘傳眼科龍木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眼科專著,被認為是在唐代《龍樹菩薩眼論》的基礎上,宋元醫家補充或輯錄加入其他醫著內容後而流傳於世的。

「龍樹」,梵文為 Nagarjuna。印度叫龍樹的人很多,歷史上較有名稱「龍樹」的人,包括有大乘佛教早期的大師,後世稱為「龍樹菩薩」,約2、3世紀時的南天竺人。至於那些冠以「龍樹」名義的藥書,則屬源自印度的醫術。宗教與醫術互為載體,成為異地人文交流的薈萃。直至近世現代醫學也乘宗教這個載體來華。瑞士人鄧玉函 ( Jean Terrenz, 1576-1630) 是第一位西方傳教士醫生於1621 年抵澳門, 在華期間除了傳揚其所信奉的宗教義理,還翻譯《泰西人身說概》 和《人身圖說》等醫學生理書籍,此為現代醫學(西醫學)傳來中國揭開序幕。

詩人白居易最後寄望“爭得金篦試刮看”,就是準備進行「金針拔障」去治療自己的眼疾。這種治療眼疾的醫術就是經佛教僧侶傳入中國的。在《南史》與《梁書》之中,皆記述梁文帝蕭順之第九子蕭恢治療眼疾之事「有目疾久廢視瞻。有道人慧龍,得療眼術,恢請之……及慧龍下針,豁然開朗」。所以白居易 對「金針拔障」 寄予厚望是有依據的。

四大文明古國:巴比倫、埃及、中國、印度是為人類文明文化最早誕生的地方。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河川地勢附近,地域距離相對遙遠,唯中國與印度都邊界連接,儘管隔著喜馬拉雅山脈,雙方之間互有來往已有數千年歷史。佛教源於印度,自傳到中國後,由於中印文化背景不同,初期佛教僅在宮廷間少量流傳,社會影響力非常有限。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長期戰亂,為佛教的發展提供了契機,佛教融入中國社會的過程中,佛教將診治疾病作為修行內容之一,結果印度醫術溶入了成為中國醫學的一部份。

唐代的醫學文獻沒有明確記載「金針拔障」或「金針撥障」手術的具體方法,及至宋代的《太平聖惠方》才有詳細的介紹,該書卷33《開內障論》說明手術時患者的姿勢,並指出下針要輕重有別等施術流程。不過,「金針拔障」技術後來並未廣泛流行應用,明代醫家張介賓(1563~1642)所著《景嶽全書》中云::「又聞有巧手妙心,能用金針於黑眼內撥去雲霧,取效最捷者,此雖聞之,而實未見其人也」,張認為「金針撥障」術雖然有效但從未見過,只是聽說而已。在印度「金針拔障」技術甚至不見了蹤影。然而,在中華大地智慧蘊藏在民間,「金針拔障」術沒有完全失傳。

1975 年7 月經兩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為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毛主席選用中醫或西醫治療作白內障手術的方案,結果決定由唐由之醫師主持,進行以傳統中醫「金針拔障」術治療。唐由之大夫向深黯中國文學的毛主席介紹「金針拔障」眼科手術時,就引述了白居易《眼病二首》詩以說明。結果手術前後只五分鐘便順利完成。手術後,唐由之等醫療團隊給毛主席問:「主席,您看得清楚嗎?」毛主席高興極了,連聲說:「清楚! 清楚!」80年代,這「金針拔障」技術又由中國醫生回傳到印度。1981年,由時任中國中醫研究院副院長唐由之等六人組成的中國傳統醫學考察團到印度訪問,與傳統印醫研究所的上百名印醫專家會觀看了由中國考察團帶來的記錄片。這部記錄片記錄的是中國醫生做「金針拔障」治療白內障手術的情形,印證這一古老絕技復活了。

黃智敏博士

畢業於香港珠海學院新聞學專業。 曾於香港商業廣播有限公司擔任助理節目製作人及節目主持人5年。為了接受更高層次的專業培訓,黃先生前往美國深造新聞學。他在東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現稱為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在紐約的華文媒體工作了一段時間后,黃先生有機會 接觸到草藥學領域。他受雇於威斯康星州的人參農場,擔任銷售代表,負責美國東海岸亞裔社區的業務。黃先生受聘在香港設立人參農場分公司時,亦於九十年代在香港清華中醫藥學院接受中醫教育。2000年特區政府公佈了《中醫藥條例》, 黃先生通過考核,註冊為持牌中醫師,開始了注冊中醫師工作。中醫藥就像一個無邊無際的邊疆,是終身學習的必修之地。 黃先生繼續深造,擁有香港中文大學理學碩士學位和廣州中醫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原創文章/視頻,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歡迎留言:

登入/登記成為會員後留言